三星若并購格芯,將迫使臺積電簽下“投名狀”?
2019-11-11 19:10:28閱讀量:1047來源:芯片大師
導讀:11月11日,臺媒《今周刊》援引臺積電創始人張忠謀的話稱,「臺積電變成一個地緣策略家的必爭之地」,證實臺積電內部對于中美貿易戰中的站位處于矛盾狀態。
圖:《今周刊》封面
1、晶圓巨頭家“難念的經”
如文章所言,2019年對于臺積電可謂“喜憂參半”。
一方面手握7nm制程的咽喉要道,三季度之前幾乎包攬了全球所有先進制程訂單,股價與市值雙雙創下歷史新高,而老對手Intel的10nm則繼續“難產”。另一方面,4月份開始中美幾輪貿易對壘之下,芯片供應鏈企業紛紛“站隊”,所謂“懷璧其罪”,臺積電更是首當其沖,幾乎成為圍堵華為的唯一“缺口”。
而對于全球Foundry巨頭,美國這次采取了先禮后兵的策略。
臺積電要不要去美國投資設廠,不只是成本計算的財務問題,而是一道政治經濟學課題。 ——《今周刊》
為了配合特朗普的制造業回流政策,美國商務部于2019年6月在美國華府舉辦了一場名為「選擇美國投資高峰會」(Select USA Investment Summit)的論壇,其中出席會議最重量級的企業大佬是臺積電董事長劉德音。10月,美媒傳出美國國防部點明要求臺積電在美國設廠“以保證先進芯片供應安全”,一度被解讀為臺積電有可能被迫納“投名狀”。
與此同時,另一家響應特朗普政策的臺資企業——鴻海集團在美國的設廠計劃卻并不順利。
2、美國的算盤
盡管在最先進制程上暫時缺席,但美國對擁有7納米晶圓廠的需要并非最為迫切,原因是目前主要無晶圓廠供應鏈都已經非常成熟,只有少數如Apple、Qualcomm和Nvidia等需要用到7nm,而全球主要的IDM如Intel、TI和美光等都有自己的Fab。
圖:臺積電將改變中美產業鏈對比
而對于中國大陸而言,半導體產業鏈的主要環節中,除人力投入較高的封測反超美國外,芯片制造是差距最小的領域(全球市占率相差5%),而臺積電是天平最重的砝碼。
所以,美國對于臺積電的追求,政治意義大過商業。
11月4日,英國《金融時報》報導:過去一年來,美國政府一直設法說服臺灣政府,希望能管制臺積電為華為代工制造晶片。《金融時報》引述一位華府官員向臺灣外交官員說的話:“臺積電為華為代工制造的晶片,被直接用在瞄準臺灣的飛彈上!”
一位產業專家指出,為筑起足夠的技術保護高墻,美國要求臺積電到美國設廠,最可能的內容是:要求先進制程要在那里「試產」,也包括要有研發團隊。將來試產過程中產生的專利,就算是美國的。 ——《今周刊》
支撐上述判斷的一個邏輯是,未來的全球半導體供應鏈將分化為中美兩個系統,而拉攏臺積電這種“通吃型玩家”是兩邊網羅勢力、保障供應鏈安全的重要工作。而華為斷供事件表明,臺積電對大陸企業供貨無需美國商務部許可。
我們在美國陷阱:華為,我懷疑你勾結滅霸!一文中詳細列舉過,一旦專利和技術打上了美國的標簽(或美國占到25%),產品加工、技術轉讓都需要向美國商務部提交審核。對于美國而言,拉攏臺積電赴美設廠更大的作用在于繼半導體設備、IP核、EDA工具和芯片成品之后,堵住代工這個“漏洞”。
圖:格芯訴臺積電侵權的部分專利
同時,美國手中還掌握了另外一個大殺器,全球第二大純代工廠——格芯。臺積電與后者剛剛結束了2個多月的專利互訴,而此前盛傳三星將收購經營狀況不佳的格芯成為臺積電的心頭大患。
首先,格芯是碩果僅存的美資代工廠,是臺積電最大的競爭對手,而同樣手握7nm的三星開放晶圓代工業務之后,收購格芯將瞬間對臺積電形成威脅。而這起潛在的收購案,第一裁決權毫無疑問就握在美國政府手中。
而關鍵就在于,臺積電自己如何抉擇!
3、臺積電的抉擇
一位半導體知名分析師陸行之近日指出:「還好美國政府最近考慮讓華為解禁,否則等美國特朗普政府的黑手伸到中國臺灣,要求臺積電禁止幫華為制造半導體就慘了。」他建議,臺積電在未來幾年,要想辦法研發投資一條100%非美半導體設備先進制程生產線,來服務占比20%的中國大陸客戶。——《今周刊》
我們認為,目前來看決定臺積電如何應對的因素有三個。
一是對當前大陸市場的取舍。大陸市場占到臺積電營收的20%以上,而這個數字隨著大陸芯片設計業的崛起將繼續增加,特別是先進制程的比例。我們認為目前臺積電內部越發重視大陸市場,在南京新建12寸Fab就是明證,作為上市企業,成本和營收永遠是財報的第一追求。
圖:臺積電南京項目
二是臺當局的態度。過去脫胎于臺灣工研院的臺積電一直嚴格遵守臺當局的要求,先進技術制程和產線始終留在島內。盡管目前臺積電沒有追隨蔡英文表現出過度的傾向性,但選舉在即,臺積電的策略可能因選舉結果產生巨大的不確定性。
三是外部競爭態勢。如果因美國打壓或三星并購格芯導致競爭態勢迅速惡化,臺積電可能不得不選擇站隊,否則,中美談判情況轉好的情況下,押注任何一方可能都不是明智之舉。
正如文章結尾的表述,臺灣企業要嚴肅面對一個命題,那就是“中國臺灣企業的美國策略是什么?”
*本文為【芯片大師】(立創商城旗下芯媒體)原創,版權歸創作組所有,如需轉載請留言并注明來源。

L7805CV-DG/線性穩壓器(LDO) | 0.5637 | |
AMS1117-3.3/線性穩壓器(LDO) | 0.1237 | |
BAT54C,215/肖特基二極管 | 0.0334 | |
LM358DR2G/運算放大器 | 0.35 | |
CJ431/電壓基準芯片 | 0.1147 | |
LM393DR2G/比較器 | 0.318 | |
ADUM4160BRWZ-RL/隔離式USB芯片 | 31.6 | |
SS8050/三極管(BJT) | 0.035 | |
8S005/錫膏/錫漿 | 17.67 | |
B0505S-1WR3/隔離電源模塊 | 2.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