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電子產業“中毒”,為何都在等中國恢復?
2020-03-18 17:21:46閱讀量:366
導讀:目前疫情已經蔓延至全球范圍,但元器件行業全都希望中國的制造業首先恢復正常。
由于疫情期間中國制造業的中斷,供應鏈風險研究機構Resilinc對此進行了電子制造業的系列調查。上圖內容可翻譯為:
觀察的行業:高科技電子產品、自動化工業/重工業、半導體、醫藥、制藥、醫療設備、其他消費品;
觀察的維度:庫存緊缺、交期延長、訂單交付延遲、供應商分配、產能降低、客戶分配、收入損失;
總結中國的疫情給全球相關產品帶來的影響:
萬幸的是,目前中國的疫情已經趨于穩定狀態,工廠也逐漸復工。福特表示,到4月份之后,可以對中國的電子產業持樂觀態度。
但值得注意的是,中國剛步入“痊愈期”,如今美國卻進入了緊急狀態。現在美國的港口貨運量極速下降了20%以上,新一輪的產業危機,恐怕又要來臨了。
歐洲ECIA(電子元器件行業協會)日前表示,全世界的電子行業生產商(OCM)都在翹首以盼中國疫情恢復正常,因為這關乎電子行業的生死命運。
圖片來源:Resilinc
由于疫情期間中國制造業的中斷,供應鏈風險研究機構Resilinc對此進行了電子制造業的系列調查。上圖內容可翻譯為:
觀察的行業:高科技電子產品、自動化工業/重工業、半導體、醫藥、制藥、醫療設備、其他消費品;
觀察的維度:庫存緊缺、交期延長、訂單交付延遲、供應商分配、產能降低、客戶分配、收入損失;
總結中國的疫情給全球相關產品帶來的影響:
-
短缺程度75%;
-
勞動力中斷程度55%;
-
運輸中斷程度70%;
-
無法交付的客戶22%;
-
疫情導致的產能不充分程度33%。
Resilinc表示,從化學品等原材料,到OEM/EMS停工等各方面,中國的暫時“停擺”對電子元器件行業的影響是巨大的,電子供應鏈受到的打擊難以在短期恢復。
圖片來源:ECIA
ECIA發言人福特表示,在中國境內,大約有5,507個電子元器件制造廠。其中3,855個工廠受到了Covid-19(新冠病毒)的影響。通常供應商只有足夠使用2-3個月的現貨庫存,而據ECIA觀察中國廠商小米、華為等均未刷新其元器件庫存,微軟和蘋果在中國的供應也受限嚴重。
Resilinc也指出全球制造業對亞洲的依賴:
-
全球制造業總產值的50%以上來自亞洲
-
2019年亞洲制造業GDP超過7.1萬億美元
-
中國2019年制造業GDP為58.3%(4.1萬億美元)
-
日本和韓國躋身前三大制造業地區
-
日本的制造業GDP超過1萬億美元,占亞洲市場的14.7%
-
韓國的制造業GDP接近5000億美元,占比6.3%
萬幸的是,目前中國的疫情已經趨于穩定狀態,工廠也逐漸復工。福特表示,到4月份之后,可以對中國的電子產業持樂觀態度。
但值得注意的是,中國剛步入“痊愈期”,如今美國卻進入了緊急狀態。現在美國的港口貨運量極速下降了20%以上,新一輪的產業危機,恐怕又要來臨了。

熱門物料
型號
價格
L7805CV-DG/線性穩壓器(LDO) | 0.5637 | |
AMS1117-3.3/線性穩壓器(LDO) | 0.1237 | |
BAT54C,215/肖特基二極管 | 0.0334 | |
LM358DR2G/運算放大器 | 0.35 | |
CJ431/電壓基準芯片 | 0.1147 | |
LM393DR2G/比較器 | 0.318 | |
ADUM4160BRWZ-RL/隔離式USB芯片 | 31.6 | |
SS8050/三極管(BJT) | 0.035 | |
8S005/錫膏/錫漿 | 17.67 | |
B0505S-1WR3/隔離電源模塊 | 2.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