曝海思首款柔性OLED驅動IC試產,已送樣京東方、榮耀
2021-07-19 17:51:23閱讀量:689來源:芯片大師
圖:柔性OLED顯示屏
該消息近期被業內人士證實。
據集微網,以賽亞調研執行長曾盟斌透露,華為海思首款柔性OLED顯示驅動芯片采用40nm制程工藝,計劃明年上半年量產,月產能200-300片晶圓,樣品已經送給京東方、華為、榮耀測試。
2018年,時任華為消費者業務CEO的余承東簽發了一份《關于終端芯片業務部成立顯示驅動產品領域的通知》,以LED為方向,正式成立了顯示驅動芯片(DDIC)研發部門。
同時該文件指出,雖然中國目前成為了屏幕生產、出口大國,但屏幕驅動芯片卻主要靠進口,2019年京東方采購屏幕驅動芯片金額超過60億元,其中國產芯片占比不到5%。
近日京東方稱,2021年上半年旗下柔性AMOLED(OLED的一種)出貨量較去年同期增長一倍以上,成熟AMOLED產品良率達85%以上。 而京東方預計將在四季度完成認證后成為蘋果的OLED供應商。
圖:OLED顯示驅動IC的作用
而對比LED,國內高端的OLED芯片設計和制造規模更小。
由于OLED顯示驅動芯片(DDIC)的專用性,通常需要根據屏幕材料自發光特性的需求專門定制,因此領先的設計和制造能力一般掌握在面板巨頭及其半導體部門手中,而一般芯片制造采用的28-55nm成熟工藝對代工廠制程要求反而不高。
因此,據公開數據,OLED顯示驅動芯片的制造產能一直被韓國三星、LG等巨頭壟斷,占有全球90%的份額,其中三星占50%,而臺積電份額僅9%。
圖:需要專用顯示驅動IC的柔性OLED
而全球主要的智能手機OLED驅動IC設計廠商中,主要由韓國(Samsung LSI、MagnaChip、LG旗下Silicon Works)、中國臺灣(聯詠、敦泰等)和美國(新思等)構成。
其中處于領先地位的三家韓國IC設計廠商只被允許供應韓國的OLED面板廠商,位于第二梯隊的聯詠則主要服務于中國大陸的OLED面板廠商。
此外,目前中資智路資本欲收購的MagnaChip公司正是因為其領先的驅動IC設計能力被韓國政府要求進行審查,再次凸顯了驅動IC作為顯示行業“護城河”的價值。
2020年以來,由于智能手機、高端電視OLED面板用量增加,包含驅動IC和面板的顯示模組成為整機價格最高的部件(iPhone 12 Pro顯示模組價格約70美元),而IC代工產能不足帶來的此消彼長導致OLED驅動芯片成為缺貨重災區,價格暴漲上十倍依然短缺。
由于海思在視頻芯片領域的優勢,且OLED顯示驅動芯片不受先進工藝制約,手機、電視等終端產品擁有巨大的裝機量,有望推動國內該領域芯片設計、制造環節的自主可控。

L7805CV-DG/線性穩壓器(LDO) | 0.5637 | |
AMS1117-3.3/線性穩壓器(LDO) | 0.1237 | |
BAT54C,215/肖特基二極管 | 0.0334 | |
LM358DR2G/運算放大器 | 0.35 | |
CJ431/電壓基準芯片 | 0.1147 | |
LM393DR2G/比較器 | 0.318 | |
ADUM4160BRWZ-RL/隔離式USB芯片 | 31.6 | |
SS8050/三極管(BJT) | 0.035 | |
8S005/錫膏/錫漿 | 17.67 | |
B0505S-1WR3/隔離電源模塊 | 2.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