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三巨頭亮劍封測業:兩岸企業平分天下?
2018-11-23 18:23:06閱讀量:432來源:芯片大師
CINNO Research發布數據,第三季前十大專業封測廠產值較第二季度成長約5%,來到將近62億美元。其中,有以下幾點筆者認為值得關注。

圖:2018 Q3 全球10大專業封測廠數據
1、國產三巨頭:占據25%封測江山
今年以來,國內晶圓廠產能持續擴張,江蘇長電、華天科技和通富微電在這波熱潮中積極沖刺,搶占了一部分中低端封測份額,三家份額由2017年的19%上升到25%。不過高端封裝技術和市場依然掌握在臺系廠商手中,在相對狹窄但競爭激烈的后端封測業,獲取市場的主要方式依然是價格戰。
2、封測業的馬太效應:強者愈強
由于封測業在半導體產業鏈中屬于后段,獲利能力無法與上游的IC設計以及晶圓制造相比,賺的是辛苦錢。 而對應晶圓代工和 IDM 廠的規模經濟逐漸朝向大者恒大的趨勢演進下,封測業今年并購也層出不窮。
龍頭日月光并購老三矽品(也叫硅品)成立日月光投資控股,市占率由19%上升到35%,占據了高端封測領域超過8成利潤。
圖:2017 全球十大封測廠
江蘇長電并購新加坡大廠星科金朋,Q3 高歌猛進增長率名列前茅。力成整并邏輯芯片封測廠超豐電子和美光在日本秋田的封測廠,受益于存儲器的爆發式增長,力成市占率從7%提升到9.7%,成為現階段存儲器專業封測廠規模成長最快的廠商之一。
筆者認為,當前半導體行業整體下行的情況下,國產封測廠面臨三個最大的問題是:
1、如何克服終端市場萎縮可能帶來的營收壓力?
2、新封裝技術的突破和投產?
3、收購后續進行高效的資源整合?
3、外卡選手的壓力:臺積電、三星
即使封測業是勞動力密集、利潤低、規模小的環節,但不妨礙代工和 IDM 大佬對它的爭奪,原因何在呢?
2016年,憑借16nm FinFET 臺積電擊敗三星拿下蘋果A10 處理器訂單,其中背后一項重要的技術就是臺積電自主開發的扇出型封裝(InFO),更薄的Package 、高出10%的速度效能對手機芯片至關重要。鮮為人知的是,臺積電在先進封裝技術市場上極具實力。
類似于扇出型封裝(In FO)、FOWLP和2.5D Interposer 等先進封裝技術已成為晶圓制造廠商和傳統封測業者的必爭之地。預估臺積電今年先進封裝的營收可以達到25億美元,占整體臺積電營收約7%,后續臺積電也規劃導入更新的SoIC(Systemon Integrated Chips),憑借系統整合單芯片的制程能力以及10納米制程工藝以下的優良制造能力來積極爭取芯片訂單。
同時,作為在存儲器領域呼風喚雨的三星也同樣不甘落后。雖然封裝技術相對落后,但三星擁有全球第一的存儲器制造,后段封裝測試使用自家 in-house 封測廠,強大的需求和研發能力是追趕的本錢。此外,三星已將自家代工業務獨立運營,與傳統代工廠競爭訂單,封測會不會走同樣的套路我們拭目以待!
筆者注
封測目前是我國在半導體產業鏈少數占據國際地位、進展迅速、同時看得清差距的環節,值得我們持續關注!同時,在產業基金到位、國產市場巨大的情況下,追求高端技術、并購機會和進入國際一線大廠供應鏈已成為大概率事件。
*本文為【芯片大師】公眾號原創,版權歸創作組所有,如需轉載請在后臺留言并注明來源。

L7805CV-DG/線性穩壓器(LDO) | 0.5637 | |
AMS1117-3.3/線性穩壓器(LDO) | 0.1237 | |
BAT54C,215/肖特基二極管 | 0.0334 | |
LM358DR2G/運算放大器 | 0.35 | |
CJ431/電壓基準芯片 | 0.1147 | |
LM393DR2G/比較器 | 0.318 | |
ADUM4160BRWZ-RL/隔離式USB芯片 | 31.6 | |
SS8050/三極管(BJT) | 0.035 | |
8S005/錫膏/錫漿 | 17.67 | |
B0505S-1WR3/隔離電源模塊 | 2.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