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中芯國際和梁博士去留的幾點思考
2020-12-16 18:21:25閱讀量:457來源:芯片大師
導讀:自12月15日夜間,中芯國際宣布正式委任蔣尚義為副董事長,隨后證實現任聯席CEO 梁孟松博士請辭。
因此事吃瓜者眾,甚至傳出“高層內斗”“師徒不和”等不負責任的傳言,筆者想在此與諸位聊聊其中幾個細節,畢竟中國半導體業的突破永遠不會發生在自媒體界。
1、梁博士的去與留
回顧梁孟松博士及其服務的前兩任雇主,有兩個最大的共同點,一是和大多數職業經理人不同,梁博士的去留從來就不“理性”。
對過往有所了解或打過交道的業內人士都不難判斷,梁博士是性情中人。
其中離開臺積電的因緣幾乎和本次如出一轍,作為一個躊躇滿志、行事瀟灑的技術信徒,對細節標準、路線藍圖的熱情超乎常人想象,不甚計較個人得失,但凡上級或公司的認可與信任有毫厘之差則危機感和失落感甚大,作出決定無人可以轉圜,佛教稱之為“我執”。
為大陸盡一分心力、三年幾乎從未休假、冒著生命危險……本次公開的辭呈涉及諸多細節,情真意切,也證實了許多舊聞,幾乎不可否定其真實性。
二是梁兩次都堅決離開,并且兩任東家都后悔莫及。
梁博士主導的130nm制程幫助臺積電一舉將IBM趕下神壇,而離開時正值至關重要的N16/N14 FinFET節點。隨后幫助三星順利開發出N14,從臺積電口中搶下蘋果A處理器訂單,這才在先進工藝領域登堂入室。
如今中芯國際面臨兩個重要節點,一是N7工藝和EUV產線,二是一條完整的去美化產線。
個人認為,此事后梁孟松博士離開中芯國際的概率極大,而與個人恩怨無關。且梁博士的離開是中芯國際的空前損失,若梁博士不再服務于中國大陸,則是中國半導體業的巨大遺憾!
有朋友猜測,若梁博士離開大致面前有兩條路,一是加入其它代工企業繼續攻克先進制程,但選擇并不多,二是類似中芯國際創始人張汝京,獨立創業或加入一家大廠全新的晶圓廠,比如恩師胡正明教授關系密切、坊間傳聞正籌備晶圓廠的X為X思。
2、中芯國際的進與退
基于中芯國際被拉入“黑名單”且梁博士出走的預期,有以下幾點判斷:
首先,受制于有限的軟件、設備和技術團隊,現有路線的7nm及以下先進工藝將停留在研發階段,在國產或日歐相關供應商取得“技術爆炸”之前,隨梁博士及其團隊而來的工藝窗口期正在關閉。
暫時能看到的好處是,擱置先進工藝使中芯國際研發成本驟降,有機會將更多資源集中在鞏固和替換成熟產線。
第二,中芯國際可能將研發和運營重點轉向成熟制程的去美化和先進封裝,在美系零備件庫存和商業授權到期之前,用相對可控(不一定自主)的技術和設備,全面評估所有供應商、建成至少一條成熟工藝產線是當務之急。
而先進封裝和Chiplet 正是后摩爾時代各大廠的投資熱點,也是新任副董事長蔣尚義此前力推的路線。對中芯國際而言,45nm以上成熟制程+先進封裝的組合難度更低、更易變現和提高利潤,在這個特殊時期,很有可能是董事會邀請蔣尚義入局的關鍵考量。
12月4日,中芯國際公告投建一條12寸28nm及以下工藝的合資線,可能正是對美國政府的回應,有業內人士稱之為“南泥灣計劃”。
3、結語
中國是全球工業門類最齊全的國家,半導體行業除外;中國是全球最大的工業品制造和出口國,半導體制造和出口除外;中國也是關起門來能自給自足的國家,半導體產品除外……21世紀全面崛起的大國卻在半導體身上栽的跟頭一個接著一個。
時至今日,中國不缺光刻機,DUV也能讓我們順利摸到7nm。中國不缺資金,有價值的千億項目和千億估值卻不多。中國不缺大廠,終端企業下海造芯也能拼下一片紅海。中國甚至不缺人才,唯缺十年如一日安心坐板凳的環境。
有人形容中國半導體是舊賬未清、又添新賬,其實不然,半導體是復雜而特殊的,中國人在這70年中佼佼者甚眾,我們欠缺的也許是一點運氣、一種戰略思維、一個百年大計。

L7805CV-DG/線性穩壓器(LDO) | 0.5637 | |
AMS1117-3.3/線性穩壓器(LDO) | 0.1237 | |
BAT54C,215/肖特基二極管 | 0.0334 | |
LM358DR2G/運算放大器 | 0.35 | |
CJ431/電壓基準芯片 | 0.1147 | |
LM393DR2G/比較器 | 0.318 | |
ADUM4160BRWZ-RL/隔離式USB芯片 | 31.6 | |
SS8050/三極管(BJT) | 0.035 | |
8S005/錫膏/錫漿 | 17.67 | |
B0505S-1WR3/隔離電源模塊 | 2.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