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體清單——中芯國際們的“南泥灣”!
2020-12-21 18:14:18閱讀量:374來源:芯片大師
導讀:12月20日,中芯國際公告稱,已經獲知公司被美國商務部列入“實體清單”,將對設備進口、10nm及以下工藝及代工客戶產生不利影響。
圖:中芯國際公告
這是繼9月5日被列入貿易“黑名單”和傳出聯席CEO 梁孟松博士請辭以來,中芯國際的至暗時刻。
實際上,如芯片大師在關于中芯國際和梁博士去留的幾點思考一文中提及的,由于此前美國對中芯國際及相關國內企業的實質限制,在有限的軟件、設備和技術團隊前提下,基本策略是兵分兩路:一是穩定成熟制程產品,加快推進并投產至少一條成熟的去美化產線,另一方面在上游取得突破前,暫時從先進制程中抽身,保持預研的同時避免被高額投入拖垮。
來源:中芯國際
由此,我們得出兩個基本判斷,一是中國大陸的7nm及以下先進工藝將暫時停留在研發階段,夯實90nm-14nm的主陣地、“查漏補缺”對于國內半導體制造業的長期發展更為重要,同時特色工藝、第三代半導體都是有機會追趕甚至建立局部優勢的領域。
作為傳統制造業產能嚴重過剩的國家,大陸代工產能的不足在這次晶圓漲價潮中體現得淋漓盡致。普通的MOS、電源IC、模擬芯片最常用的6寸、8寸線尚且要看國際廠商開工情況,過度追求動輒百億美元投入的先進工藝線無疑是鏡花水月。
來源:中芯國際
如上圖,MCU、CIS和汽車芯片領域的許多國際IDM巨頭均利用成熟工藝制造出差異化、有競爭力的產品,而國內業者嚴重缺乏制造技術的積累。
二是產業重心將全面轉向去美化、國產化進程,此舉固然拖慢國內廠商追求先進工藝的腳步,但有助于從根源上解決產業基礎問題,是對國內半導體材料、EDA和設備產業的巨大利好。
同時,去美化不代表從零開始、100%自主研發,半導體是國際化最徹底的行業,逐步引入相對可控的日韓和歐洲供應商產品、技術是明智之舉。以下引入一位業內人士的推測:
1、正常的晶圓廠 = 25%歐洲光刻機 + 50%美國(刻蝕機、PVD等) + 25%日本(刻蝕、沉積)
2、去美化的晶圓廠 = 25%歐洲光刻機 + 50%日本(刻蝕機、PVD等) + 25%中國大陸(刻蝕、PVD、清洗、氧化等)
20年風雨芯路,實體清單不會是中芯國際的終點,而更有可能是另一個起點,而華為、DJI們也正一同步入“南泥灣”。
半導體是宏大的產業,需要偉大的國家、海量的資金和人才前赴后繼,江湖路遠,是對手遲早會見面的。

L7805CV-DG/線性穩壓器(LDO) | 0.5637 | |
AMS1117-3.3/線性穩壓器(LDO) | 0.1237 | |
BAT54C,215/肖特基二極管 | 0.0334 | |
LM358DR2G/運算放大器 | 0.35 | |
CJ431/電壓基準芯片 | 0.1147 | |
LM393DR2G/比較器 | 0.318 | |
ADUM4160BRWZ-RL/隔離式USB芯片 | 31.6 | |
SS8050/三極管(BJT) | 0.035 | |
8S005/錫膏/錫漿 | 17.67 | |
B0505S-1WR3/隔離電源模塊 | 2.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