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拉達”汽車面臨芯片制裁,或向中國“求援”
2022-02-23 14:21:58閱讀量:562
圖:拉達2022年的汽車生產線
而AvtoVAZ不但是俄最大車企,其前身“伏爾加河汽車廠”及旗下的拉達牌汽車國人是非常熟悉的。
此外,AvtoVAZ的控股企業法國雷諾也表示,“可能會出現另一場與必須來自國外的零部件有關的供應鏈危機”。除了兩座AvtoVAZ工廠外,雷諾在莫斯科的工廠也可能面臨芯片和零部件供應限制。
同時雷諾老板德梅奧公開表示,不排除因烏克蘭危機而停產,甚至俄羅斯工廠的全面關閉。因為AvtoVAZ工廠大約20%的零部件依賴進口,而莫斯科的雷諾工廠這個數字接近40%。行業觀察人士稱,俄羅斯缺乏自己的芯片生產,90%芯片依賴包括中國在內的全球供應。
“我們正在一塊一塊地看,如果它(指芯片和零部件)來自中國,將與來自德國或美國的不一樣”,似乎意味著俄車廠正將目光投向中國芯片和汽車零部件供應商。
圖:日本稱將加入美國對俄芯片制裁
同時,美日歐三家囊括了全球主要的汽車芯片IDM和Tier1,而俄羅斯目前更依賴的是中國品牌的整車進口,理論上中國芯片和零部件供應商并不能有效解決“替代”問題。
日前在俄宣布承認烏東兩個地區獨立后,西方政府宣布對俄羅斯實施新的制裁。美國白宮告訴其芯片行業準備好對俄羅斯出口的新限制,日本則表示將跟進美國的芯片和技術制裁,對象主要為用于半導體、人工智能、機器人等的高科技產品。
而如果歐盟跟進,則意味著俄羅斯不但將失去主要的芯片進口來源,也將在本已嚴峻的汽車芯片供應上受到嚴重打擊。
圖:80年代“萬元戶”首選——拉達2105
回到上世紀,伏爾加河汽車廠(即VAZ)于1966年成立,1975年年產量達75萬輛,成為俄羅斯乃至東歐最大的車廠。整個70、80年代,VAZ旗下的品牌在蘇聯、東歐國家及中國得到極大知名度,在當時成為城市生活的象征。
其中,我國批量引進了拉達2105車型,并作為北京出租車使用,在改革開放初期作為身份地位的象征成為“萬元戶”首選。
隨后由于蘇聯解體等因素,拉達汽車日漸式微,在股份制改造和引入國際資本后,目前90%市場來自本土。
回顧歷史,以拉達汽車為代表的的俄系車從“盛極一時”到“銷聲匿跡”再到最后私有化、被賣給雷諾集團,也和冷戰期間美國和其他西方國家對蘇聯實施的嚴厲技術制裁直接相關。
這次,“命途多舛”的拉達能順利過關嗎?

L7805CV-DG/線性穩壓器(LDO) | 0.5637 | |
AMS1117-3.3/線性穩壓器(LDO) | 0.1237 | |
BAT54C,215/肖特基二極管 | 0.0334 | |
LM358DR2G/運算放大器 | 0.35 | |
CJ431/電壓基準芯片 | 0.1147 | |
LM393DR2G/比較器 | 0.318 | |
ADUM4160BRWZ-RL/隔離式USB芯片 | 31.6 | |
SS8050/三極管(BJT) | 0.035 | |
8S005/錫膏/錫漿 | 17.67 | |
B0505S-1WR3/隔離電源模塊 | 2.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