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胎”式中國芯,轉正為什么這么難?
2019-05-24 13:44:23閱讀量:904來源:芯片大師
導讀:本文我們不談華為,只討論作為半導體行業追趕者、全球電子制造業中心和30%芯片消耗國的中國,他的芯片企業想“轉正”為什么這么難?
1、神一般的對手
漫長的產業鏈
芯片的本質是一堆沙子(二氧化硅),芯片制造業是人類有史以來最精密的科技,一顆芯片從材料、設計、制造到量產要經過漫長的環節和上下游數十家廠商的配合,迄今為止沒有一個國家或企業能夠獨立完成。

圖:芯片產業鏈中美實力對比
經過漫長的分工和整合,整個產業鏈已經相對穩定,各個國家在產業鏈扮演了不同的角色,比如大家都傾向于采購日本、德國的材料(硅和金屬等),使用荷蘭的光刻機、美國的檢測設備和仿真軟件,最終在臺灣地區進行代工和封裝測試。
這些環節對于每家芯片企業缺一不可,不參與國際合作某種程度上意味著災難性的后果。綜合來看,美國仍然是這個星球上能夠主宰芯片行業的玩家,歷史上日本、歐洲的挑戰均以失敗告終。所以,目前我們在產業鏈完整性上占不到便宜,放眼全球,芯片領域并沒有絕對的自主,切不可盲目自信。
要命的主芯片
主芯片在一個系統中起到核心運算和信息處理的作用,是衡量產品性能的最重要指標,消費者常見的如各種CPU、GPU,電子工程師經常用到的有FPGA、ASIC、MCU、DSP等。在這些領域,我們的廠商有所進展,但要說性能和市場地位上能和英特爾、AMD、英偉達、賽靈思、TI、ST意法...站在同一水平的恐怕只有華為海思。
圖:核心集成電路我國芯片占有率
因為內部復雜的邏輯和超高的集成度,設計主芯片已經十分困難,要想和市面上(主要來自美國)幾十年技術積累和供應鏈生態的成熟主芯片供應商競爭更是難上加難。除了性能,主芯片所需的設計軟件、指令集、IP核和兼容性問題都已經遠遠超出企業自身對開發能力的要求。這也是為什么每年都有國產CPU“彎道超車”,但我們的電腦上還都是美國貨的原因。
舞臺這么大,走到中間需要一點時間。對于動輒要與全世界PK的大眾來說,中國芯片確實不令人滿意,但必須看到行業的特殊性和客觀現狀。
2、“不痛不通”的國內市場
自己都不用的“中國芯”
近年,從中央到地方的政策、市場化資本和海內外人才的投入加碼,國內部分芯片領域已有一定起色,為此我們寫了一篇文章對上市企業作簡單盤點跑贏大盤!50家中國半導體上市企業利潤出爐。但是總體來看,我們的IC設計企業普遍規模太小,其成長遠遠跟國內巨大的市場需求不相匹配,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是沒有得到國內系統廠商的支撐。

圖:士蘭微董事長 陳向東
杭州士蘭微董事長陳向東曾表示,在國產品牌的高端白電中,一顆國產芯片都沒有,甚至連遙控器發射電路都是進口的。MCU廠商賽元微也分享過類似的觀點,即便旗下MCU實現了“8位的價格32位的性能”,但因為國產MCU品牌認知度低,還是面臨國內客戶不愿意嘗試的尷尬。
這些系統廠商出于商業考慮雖然無可厚非,但在客觀上造成本土芯片企業無法得到鍛煉機會,舞臺雖大卻沒有國產芯片一席之地,令人惋惜!這個問題也是困擾國內芯片行業最大的問題,國內系統廠商如果平時不去培養國內供應鏈和生態,到了最緊要的關頭再去找備胎,就為時晚矣。
從這個角度看,美國的舉措對國內芯片企業是一大利好,至少能夠讓很多大企業“放棄幻想,準備打仗”。
“你看辛辛苦苦做出來,別說打入到戴爾、蘋果,你連華為、聯想、海爾都打不進去,你說中國芯片行業發展有多累?以前我們如果想讓中興、華為去測我們的芯片,他們動力不足。因為國產芯片沒便宜多少,性能不見得比別人好,從他們確保供應鏈安全的角度來說,很難加速國產替代,現在至少給我們本土的企業敞開一扇大門。”此前,一位業內人士面對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說出了很多芯片人的心聲。*
“不痛不通”的備胎養成計劃
“如果我們從2018年下半年看到整個國產化替代的情況,很多都是零;如果到今年年底,至少會提到個位數,今年下半年導入速度會相當快。同時大基金也在密集推進,已經看到國內一些部分在突破了。”國盛證券研究所所長助理、電子行業首席分析師鄭震湘指出。
筆者此前采訪另一位本土芯片公司負責人時,他對這種現象調侃道:“歸根到底,還是因為不夠痛!”
“和平時期”大家相安無事,也很少有企業愿意付出測試和方案認證等一系列成本,甚至冒著影響產品性能和得罪現有供應商的風險去做國產供應商備份。一旦發生類似的禁運情況,供需雙方的商業利益只能讓位與戰略博弈,對企業而言很有可能是雙輸的局面——你不能賣我不能買,各自臨時找備胎。
2018年以前,這種“諱疾忌醫”的故事在中國芯片應用領域非常普遍,很多有競爭力的芯片企業并非倒在設計和工藝上,而是根本沒有試錯和改進的機會,最終湮沒在同質化競爭的紅海中。
與其臨時抱佛腳,何不做個有蟲吃的“早鳥”?“堡壘總是從外部被加強”,任正非此語真乃醒世良言!
3、打鐵還需自身硬
本土芯片企業
相互挖角和產品同質化是目前本土芯片陣營最嚴重的問題,造成內耗的同時企業運營成本高企,大陸工程師在技術水平不如臺灣工程師的條件下收入已經超出對方,長遠來看這種浮躁的風氣更不利于人才培養和品牌塑造,也限制了我們芯片設計企業的規模。
體制激勵和知識產權保護
芯片是需要長期投入和國家、企業共同發力的戰略行業,我們在芯片的未來戰爭:產業鏈、石油與降維打擊中提到企業是我國在未來芯片戰爭中的弱點,對此,是否考慮在政策上適當給予中小企業扶持和激勵,特殊時期對大型企業施以援手?同時,芯片產業鏈也存在需要國家調控的重點領域,央企是否能適當予以擔綱?
筆者注:發稿前,國家財政部已經發布免征集成電路設計和軟件產業企業所得稅的公告。
基礎科研和人才培養
這也是困擾我們走向產業鏈上游的老問題,應用傾向的基礎科學和核心人才培養需要一代人的努力,目前最重要的還是給予戰略重視和規劃落地。我們的人才大量投入互聯網和金融領域,在半導體領域我們落后最多的半導體設備和EDA軟件比任何互聯網企業都更需要軟硬件人才。作為信息時代的基礎性行業,半導體對于下游應用而言,“皮之不存毛將焉附”。這些年我們的互聯網行業固然走在了世界前列,但沒有基礎的支撐無異立于一堆散沙之上,值得我們深思。
End
*該段落引用自第一財經,來莎莎。
*本文為【芯片大師】(立創商城旗下芯媒體)原創,版權歸創作組所有,如需轉載請留言并注明來源。

L7805CV-DG/線性穩壓器(LDO) | 0.5637 | |
AMS1117-3.3/線性穩壓器(LDO) | 0.1237 | |
BAT54C,215/肖特基二極管 | 0.0334 | |
LM358DR2G/運算放大器 | 0.35 | |
CJ431/電壓基準芯片 | 0.1147 | |
LM393DR2G/比較器 | 0.318 | |
ADUM4160BRWZ-RL/隔離式USB芯片 | 31.6 | |
SS8050/三極管(BJT) | 0.035 | |
8S005/錫膏/錫漿 | 17.67 | |
B0505S-1WR3/隔離電源模塊 | 2.34 |